料子没有太多的裂,更没有乱七八糟的细裂,于是,在粗粗去皮之后,他就把郭岱君叫了过来,一起研究如何下刀。
两人立即又拿着强光手电,细细研究起料子来,看怎样切,才能将其价值最大化。
首先当然是保手镯。
正常情况下,一块三公斤左右的原石,理应能出六到九条手镯,也就是平均一公斤能出两到三条手镯。
但那是最理想的情况。
所谓无裂不成翡,一点裂都不存在的翡翠原石是很罕见的,尤其是黑石头,表皮上看不到裂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去皮后没有裂。
这块原石就是如此。
表皮上没有明显的裂,但去掉皮之后,还是有几条裂暴露了出来,会影响取更多的手镯。
“这个面这条手镯是成立的,先从这个面按12毫的厚度来一刀吧。”
一番研究之后,郭岱君有了明确的主意。
“嗯,先切这一刀,看下面那条裂进得深不深,不深的话,下面应该还能出两到三条手镯。”
苏厂长也认可了她的意见。
其实这块料子并不属于特难处理的那种。
之所以不难,原因就在于它品质足够高,并且盘货方向明确。
能出手镯优先手镯。
不能手镯的部分优先蛋面,其次珠子,连珠子都出不了的部分再考虑满色小挂件,总而言之,最终不会有一丝浪费。
而不管是手镯,还是蛋面,还是珠子,亦或是挂件,按12毫米的厚度下刀就对了。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
像这种满色的手镯,做12毫的圆条是最合适的。
做珠子的话,做12毫大小的也最合适。
磨蛋面的话,再一开二,做成6毫米厚也足够。
至于挂件就更不必说了,按照现在的行内标准,但凡厚度能到六,就已经算得上是厚装,能卖出最好的价钱,像这种满色的料子,就算再薄一点,做成镶嵌件,也是很值钱的。
因此,两人在商量好如何下刀之后,已经在开始研究这块料子最终价值几何了。
“假如能出两条手镯的话,这样一条品质的手镯,起码能拍到五千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