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打工,那是不可能的 > 第78章 盘感要从娃娃抓紧(2/3)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丝毫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那时候的梁平对中国的人情世故、复杂程度缺乏必要的认识。

    可能梁文志夫妇也清楚对梁平在陪伴上有些亏欠。梁文志曾自我感慨道,自己在家里是一个十足的老好人,对儿子的要求有求必应。

    情感连接的薄弱,家庭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物质上的有求必应,这便是富豪家庭中常见的亲子状态。

    梁平,和其他不少富二代一样,被扔到寄宿学校进行“孤儿式教育”,以及父亲在外忙碌应酬的“丧偶式教育”,这些都导致了日后梁平与梁文志观念的相悖,甚至有时候彼此很难交流。

    家里没有爱,父母对孩子没有时间陪伴,没有父母的榜样和示范,就算送到贵族学校又能怎样呢?

    其实,梁平也曾尝试开发文艺爱好来摆脱孤僻。然而没有父母陪伴下的坚固人格做基础,光靠文艺爱好也很难有所改观。

    在社交层面,梁平曾表现出的交友模式一般都是“向下兼容”,只能在被讨好的优越感中找到所谓精神契合的伙伴。

    在个人价值实现上,梁平体现出无法忍受延迟满足,心里不爽就怼,怼天怼地怼空气,曾经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用钱来衡量一切,得不到甚至还会冒出毁掉的冲动。

    如果此时不进行干预,恐怕梁平很可能会和贾义臭味相投,沆瀣一气。

    当时社会流行的论调是,有钱就能养好孩子,富裕阶级易出贵子。

    然而精英教育不一定能培养出来精英的下一代。关键是能否做到保持学习,善于反思,以身作则,高效陪伴,如此,孩子在未来成为精英的可能性才会越高。

    然而,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家庭财力,也不是资源堆积,而是父母的榜样示范和亲子关系的质量。

    巴菲特曾经在书中提到过,自己小时候家庭环境很好,父母亲很有才智,讨论的都是趣事。他说:“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非常重要。我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财产,我真的不想要。”

    而对于梁平来说,恐怕连和父母“讨论”的机会都十分奢侈。

    就在梁平的教育危机四伏的时候,老头梁仓果断站出来,他提议将孙子接回到内地上学,由他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