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你们说,我打算南下去杭州,然后成立个私募公司,专门做期货。”鲍明突然说道。
“杭州?董波貌似也在杭州吧?”文健问道。
“是啊,他在期货公司做研究员,正好我还可以和他合作合作。”鲍明答道。
鲍明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他的宏图伟业,乍一听感觉他似乎找到了期货交易稳定盈利的秘籍。
文健和满悦只是静静聆听着鲍明的理想,他们本以为鲍明会讲述他所找到的稳定盈利方法,可是他所提到的基本上都是如何通过研究基本面抓住供需矛盾较大的品种。
对于文健和满悦这种已经对期货江湖深有了解的选手来说,基本面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稳定盈利方法。
毕竟,在他们看来,像梁文志、贾文等都可以调动资金改变基本面,说白了,资金其实才是基本面的爸爸。
不过他们也并不好说什么,只能劝诫鲍明在期货交易中谨慎为妙,也不要过分迷信基本面。
不过,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别人告诉的经验教训要么体会不深刻,要么不屑一顾。此时的鲍明也是如此,恐怕只有他日后亲自亏一波大的才会瞬间明白一些道理。
就在文健和满悦在青岛潇洒之时,另一场期货神仙打架就要来临,那就是华夏储备铜事件。
这次华储铜事件不仅让华夏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也沦为国际资本市场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实这一事件最早要追溯到从2003年下半年。国际铜价便是从那时候开始快速上涨的。
当时,国际铜价的持续上涨的时间和幅度,都大大超出了市场原本的预期。
就在国际铜价处于趋势性牛市期间,很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都不断提示铜价的下跌风险,这其中就包括英国商品研究所和高胜等,他们纷纷看跌铜价。
然而,市场似乎并不认同各大顶级投资机构的预测,铜价如入无人之地,一路狂飙,好似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丝毫回调的意思,反而在一片看跌中愈发疯狂地上涨,不断刷新历史高点。
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压倒性看跌铜价,而且铜的供需基本面也并不支持如此高昂的价格,但是铜价却如此一反常态持续上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