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设置双语识字卡,既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接触和学习不同的语言,也体现了对蛮族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三进:最后一进是医药圃,这里种植着各种汉蛮药用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见证。
在医药圃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植物的药用功效和使用方法,同时也能感受到汉蛮文化在医学领域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2 三术课程设置
在这所学校里,汉语课的教材是《蛮音千字文》,每个汉字下面都标注了各族的发音,这使得不同民族的学生都能轻松学习汉语。
此外,汉语课还有一个独特的教具——刻有汉蛮文字的“声律牌”,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的发音,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汉语的韵律之美。
每月举办的“双语赛歌会”更是汉语课的一大特色,学生们可以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汉语水平,同时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医术课的教材是《巫汉方略》,其中收录了汉方 300 条和蛮医验方 200 条,学生们需要同时掌握针灸和放血疗法。
在实践中,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而对于考核,学生们需要能够辨识 50 种汉蛮药材,只有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被授予“药童巾”,这是对他们医术水平的一种认可。
算术课的教具是特制的“茶马算筹”,上面刻有汉蛮数字,方便学生进行计算。
在案例教学中,当计算盐铁兑换率时,学生们需要保留“一箭兑”“一掌兑”等传统单位,这不仅让他们了解到传统的计量方式,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此外,学生们还会参与每月的互市记账工作,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算术能力。
3 学习管理
实行“三三制”,具体内容如下:
- 三年基础:这一阶段主要进行通识教育,采用每日半日制的学习模式。
通过系统的通识课程学习,学生将获得广泛的知识基础,培养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年进阶:在完成三年基础学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