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详细说下。”
“我们生产队建了知青点,所有知青都住在知青点,你们过去也是住那里。
不过如果嫁人了,那就搬出去了。”
听到嫁人二字,敏感的张映春连忙问,“大队长,咱们大队也有知青嫁给村里人吗?”
“有啊,怎么没有,有女知青嫁给村里小伙的,也有男知青娶村里姑娘的。”
张映春那句“他们是自愿的吗”差点就问出口了,被眼明手快的刘婧雪一把捂住了嘴。
好在大队长赶着牛车走在她们前面,没有看到这一幕。
大队长继续介绍,“咱们村对知青算是比较宽容的,除了秋收时,所有人都强制必须下地干活外,其它时间,知青想干活就干活,不干活就可以不干。
如果不想下地,提前跟小队长说一声就行。”
张平安问道,“那粮食怎么办,不干活没有粮食,村里不可能养着知青吧,村民们肯定会有意见。”
“那是自然,干活才能分粮食,不干活怎么可能白分粮食。”,张大彪道。
张大彪介绍道,“咱们这跟其它地方一样,实行的是人七劳三。也就是说大队的收成除了交公粮外,余下的部分,70的粮食、钱都是按照人头分配,满足每个成员的基本口粮。
30的部分则根据工分分配。
当然为了避免有人偷懒不上工,只想白拿那70的人头粮,咱们大队规定了一年必须要有多少工分,才能发放那70的人头粮。
若是没有达到发放人头粮的标准,可以拿钱补足那些工分。”
如果你分到的粮食不够一年的嚼用,可以跟村民或是大队换粮。
不过大队或是村民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换不到你们就只能另想办法。”
“你们这些知青,只要你干够了那70人头粮的工分标准,或是用钱补足了,那人头粮还是会满足你们的。”
刘婧雪很明白,这并不是对知青宽容,只是土地有限,村里收的粮食有限,如果逼着知青下地挣工分,工分多了,到时候不是分走了本应该分给村民的粮食。
人都是有个亲疏远近的,跟毫无关系的知青们相比,自然是自己村的村民比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