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把现阶段8-10的贷款利率和高通胀率打下去。
只有充足的消费品过剩产能才能压制通胀,才能保住老百姓存款的购买力、零通胀才能避免被国际资本和金融资本收割。
这么快速推进城市化,人才不够怎么办,高校扩招啊,每年那么点大专大学毕业生怎么能够用呢?直接一步到位,改变落后的不合时宜的,工业化早期利大于弊、现在弊大于利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改为五年,初中改为两年,高中两年,6岁就读入学,15岁高中毕业就能出来工作了。中专高专也等于初中高中改为两年。减少无用课程,增加课本信息密度。
高中和高专毕业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大专也是三年、本科也是三年。让所有18岁的成年人在同一起跑线上。
英语课只需要在高专以上的翻译类专业上。不能让宝贵的教育资源浪费在少数人的权利和优越感上。以实际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中专高专大专大学专业和招生人数,减少人力浪费和就业错配。在中专高中高专的高二开设就业和人生规划课。
解除封印、劳力自由其实就是把农村闲置劳动力利用起来,让他们自由的进城打工。直接在制度层面上解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枷锁,实现劳动力要素在全国境内的合法自由流动,并推动消除地域歧视户口歧视的不公平福利政策。这也是两代人的任务想集中在十年内完成。难如登天。
要知道现在还是个出门必须开介绍信的时代,农村劳动力去外省打工,会被当做盲流遣送回乡的政策还是有法律效力的。
产生盲流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别的存在。中国广大农村人多地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加速积累而确定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制度安排,以及农业政策的不稳与波动常常侵害农民利益,客观上形成了工业剥削农业、城市剥削乡村的现实,从而影响和挫伤农民从事农业劳动的积极性;农业生产仍停留在相对简单的个体化生产阶段,抗拒风险能力差,现有生产力水平对自然灾害的抗拒能力十分脆弱。这些都是产生盲流的具体原因。
盲流影响农业生产和社会治安,增加了铁路和其他运输压力。解决办法主要是确立三农政策的根本地位,不断改进农业政策,促进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