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现金到该等分行以应付需求,经各方澄清后,事件于第二日平息。
不过,在1983年9月,由于香港前途问题令港元出现危机,引发恒隆银行再次发生挤兑事件。9月27日,立法局于当日傍晚6时18分,三读通过“一九八三恒隆银行(接收)条例草案”,政府正式接管恒隆银行。
这一接管,就接管了这么多年,放出去的贷款陆陆续续全部收回来,欠储户的钱也慢慢全部偿付结清。可是殖民地政府怎么能长时间管理一家银行呢?必须要把花费3个亿港纸买下来的恒隆银行卖了,这也是一种政治需要,毕竟未来要走人,怎么能降低公共账户里的资产结余呢?必须卖资产。
恒隆银行原本在83年已经撑不下去。由于恒隆银行当时已经“大到不能倒”,港府不得不介入,动用外汇基金接管了恒隆银行。港府接管以后,经过长达数年的整顿、经营,最后于1989年以6亿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了截胡的叶氏集团,反而净赚了3亿元。
叶氏集团有的是钱,买下这家已经可以正常运作的银行之后就转手卖给了自己的母公司共富控股,并将银行改名为共富银行。这家银行虽然没有大陆的银行牌照,没有获得在大陆开网点的许可,但是在港岛可以往上走嘛,首先把十几万小弟和集团雇员的工资卡转到这个共富银行,然后扩大业务,开始往季冰熊那里扩张,争取搞定关节,拿下外资银行在岛上开分行许可。
岛上的金融业基本上还是很发达的,89年这个关键节点将全面实现利率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完全由各商业银行自己决定存贷款利率,由市场买卖决定新宝币汇率。所以李星火才决定高价拿下这个银行牌照。
在港岛参加了共富银行更名仪式后就开始布局利用港币固定汇率和新宝币自由汇率套利的事情了。
作为洞察先机,靠着魔法作弊的经济学顶层设计大师,玩转金融简直小意思。首先从银行给自己家的小弟们统一办理信用卡和储蓄卡,养一段时间流水就能提高信用卡额度。全过程合情合理合法合规滴水不漏。然后跟这些小弟签订理财产品的托管合同,这些小弟的存款余额自动存入理财账户购买共富银行的货币基金。信用卡也被按照最低年化1利率和最长的60个月期套现出来,这些套出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