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状态,只是外观回到了正常样子,皱纹回来了,但是体力和内脏不会回到老了的状态。
这些老人有人加入了新日本,有人加入了宝藏投资基金,也有人加入了这两家公司投资参股控股的公司,算是返聘的老技术专家,还有人获得了李星火的青睐,成了他投资的新日本能源的实际管理团队。
他重点铺摊子的是三个方向,一个是加油站网络。一个是燃气供应体系,也就是给全日本送煤气坛子。一个是电力供应,主要是他自己投资的小区和覆盖范围作为地图上的根据地。
作为贫煤少油的火山岛国,日本列岛的煤矿和石油早在几十年前就开采一空了,老百姓烧火做饭的燃气也不可能在这种地震频发的国家建立输气管道网络,只能延续过去那种效率低下且安全的送煤气罐上门的模式来保障民生燃气需求。
那么加油站其实就是加气站,也是能够提供就业岗位颇多的能源物流节点和送气工工作站点。一地多用自然是李星火的拿手好戏。在地价如此昂贵的日本,精打细算实在是正常不过了。这成本不就降下来了吗?
油自然是米甸这个基本盘开采成本比加瓦尔油田还要低的自喷井原油提炼出来优质汽油柴油了。
米甸的原油开采成本低至3美元一桶,汽柴油成本自然是低的离谱,米甸国家石油公司是李星火和米甸政府合资开办的,国家出政策和炼油厂地皮,一半的注册资本金占股51,李星火的共富能源米甸分公司出另一半的去钱、还出设备、油田开采权、耗材、技术、工人和市场订单占股49。
当然一穷二白的米甸政府是没钱的,因此这51的股权质押给了李星火的共富银行米甸分行,贷款了几十亿米元才补上了资本金。这贷款的利息就是由石油公司的部分分红偿还,剩余部分才是国企的政府股东分的到手的利润,这些钱才能上缴财政给国家建设做支持。
这米甸的低成本原油和成品油卖到日本来,被新日本能源买了,怎么才能在日本消化掉变现呢?那就要依靠遍布日本各个城市的加油站来实现了。
作为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早就实现了加油站的私营化和分区化,所以李星火也没有去新开加油站,而是直接让有关系的极道组织原班人马去收购这些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