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来,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显的自由化,西方的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
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1983年人口2285万)。
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74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6个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地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组成。塞尔维亚境内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省和匈牙利人聚居的伏伊伏丁那省成为拥有较多自治权的自治省。
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
虽然和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这也是未来分裂的最主要因素,就算是亲兄弟,最富的也不能一直补贴最穷的啊。
1980年5月4日,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还是经济因素导致的分配不公。富裕的不想继续补贴穷亲戚,矛盾就激化了,甚至都用不到民主基金会出手,内部就要打起来。
早在七十年代,欧共体(欧盟前身)愿意立即接纳南斯拉夫为其成员国,只要南斯拉夫放弃现有制度实现多党制。这很显然就是一步阳谋,放弃现有制度搞多党制就是脑子进水,是对全民的背叛,是把国家和民族未来出卖给资本家,真的民族主义者和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