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最大暴雨。一天时间居然降下了超过200毫米的降水量,直接打破了历史记录。
整个城市陷入了严重的内涝和积水当中,不过好在这是一个山坡上的城市,东南高西北低,有200米的高度差,很快,积水就随着地势流向了西北的农田和郊区。
李星火看到新闻的时候,他的塔尔迪库尔干还是晴空万里,在沙漠中的这个交通枢纽城市规模很小,还不到1万人,不过也算是个灌溉区的小据点,他其实并不怎么希望水汽都到伊犁河谷,不过没办法,这地形太奇葩了,西风带只能把大部分的水汽吹到喇叭口的伊犁河谷上游山坡去成为上升气流降雨。沙漠正上方不大可能有什么降雨的,形成云朵的可能性都很低,每天都是艳阳高照,虽然适合发展农业的积温和日照时间,但是缺水问题并不一定能够如愿解决。
尤其是这种大部分降水都被地形搞得集中到伊犁河流域的尴尬局面。塔尔迪库尔干正是位于卡拉塔尔河上的一个灌溉农业城市,这个城市几乎都是依靠灌溉棉花田和粮食种植区来维持其有限的纺织业和轻工业的,水其实并没有增加多少,整个城区和灌溉区获得的新增降水和上游来水,还不到整个施法50万平方公里区域新增水量的百分之零点八。
而伊犁河的流域虽然占据了整个区域新增降水量的80,但是下游的三角洲降雨依旧不足全区域的百分之一,剧烈的蒸腾和下渗会在上游水量增加后还会更加的剧烈,说不定施法后,整片区域的降水总体上增加了,上游看到有水了,扩大灌溉面积和工农业耗水量,结果导致流入巴尔喀什湖的水还有可能减少。为了保持整体生态的改善,李星火不得不将地质协调仪再次搬了出来,提高了沙漠区域的地下水浅层隔水层,使得地下水位抬高,同时还要减少蒸发量,这就是拿手好戏了。气候改变容易,但是土质改变不容易,魔法也不能轻易的把沙漠变成沃土。沙子缺乏有机质,很难蓄水,也没有足够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没什么粘连度,需要植物和漫长的复杂的有机物沉积和碳氮富集。所以他准备继续开挂了。为了增加土壤肥力和蓄水,必须拿出一个杀手锏来减少蒸发量。
土地蒸发量有两个因素,一个地表温度,一个是带走水分的风速。温度越高,水越容易成为水蒸气,风速越快,带走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