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策现在还是非常保守的,特区虽然已经有了,股票交易所也开张了,基本上进入到了市场经济,票证都被废除了,物价闯关也成功了,但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三角债还没有解决。
这需要信贷放水和建立资金的良性循环。可是今年是收紧的啊,为了治理通胀,收紧银根没有毛病啊。这就很扯淡了。
李星火自己和合作伙伴当然都是不存在三角债问题的,所有货物都是货到付款从无拖欠的,而且基本上也不会穷到去借银行的钱,内部集资和临时拆解都可以相互支援一下。长期负债基本都是欠股东的钱,可以展期好商量。
但是更加外围的合作伙伴的下游和更下游的分销商就不一定能做到到资金的高速周转和无拖欠了。
大范围的经营困难并不是一日之寒,大量国企民企的困境和一系列的局面改变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是需求的减弱,之前的物价闯关过度的释放了购买力,需求端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导致企业对未来需求错误判断,产能过度扩张,大量上马的新产能过于集中,而后面又因为老百姓家里存款枯竭,没钱,因此消费跟不上产能,出现了短期的产能过剩和产品积压,大量的货物挤占了资金和企业信贷额度。
这个时候银行又错误的收贷缩紧银根,大量的企业只能在堆满的库存和巨大的亏损中破产了。三角债不仅仅出现在大量国企和国有商业部门之间,还出现在私人企业之间,这导致的困难是空前的。产能过剩就是这么来的。
李星火当然知道前因后果,可是这该交的学费就不应该是中国来交,尤其是不该由那些奉公守法创造就业的有活力的私营企业主来交了。
因此他准备开贷款的口子。利用在港岛的银行来放贷款而且是硬通货的港币贷款。内地的企业,只要信用良好,没有问题,有李星火的共富体系内的企业提供信用证明和担保,就能从香港的银行借到救命的钱和订单。尤其是比贷款更重要的订单。钱给了没订单照样会被三角债拖死,但是只要企业不死,总有三角债清完账的一天。所以订单才是关键。怎么去库存才是那些企业的头等大事。怎么帮企业出清库存回笼资金就是核心了。通胀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好治理的,只要收紧银根,很快大量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