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甜头,后面自然就能顺理成章的控制住新出海口的安全和平的建设了。图们江的出海口这里可是非常有潜力的,不拿下来,李星火自己这个战略大师岂不是徒有空名?
在罗先经济特区投资的最核心的投资产业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完全委任朝鲜人自己来管理的合资纺织、成衣工厂工业园,工人只负责以劳动力入股,具体的股份持有主体是员工持股会,李星火不开工资给工人,李星火负责以原材料和设备入股,负责原料的采购、稳定供应和销售回款,朝鲜政府则以土地厂房、税收减免和管理人员劳动入股。三方作为股东把厂子生产搞起来。每批货都是结算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批货的进货和加工销售。李星火有大量的销售渠道,因此回款速度是非常快的。只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三方都可以接受。至于工人拿多少钱,名义上的分红或者实际上的工资多少和李星火毫无关系,反正分红和税收都是以公司账面上的人民币利润划分的。企业管事的和管钱管账的都是朝鲜人,李星火这边的利润在回款扣除原料货款的时候就已经按照分红比例扣除了,公司账上的钱就是朝鲜工人和政府的利润分红,李星火的钱一毛都不在这个公司账上。
这种模式最大化的保证了作为弱势方李星火的利益,同时也保证了朝鲜对生产资料(土地、厂房、设备和工人劳动力)的绝对控制和占有,并没有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系大厦。这种模式比更直接的用原材料换制成品的以货易货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动权控制在掌握了销售渠道和品牌的李星火手里。可以更大规模的把更多的纺织工和制衣工吸引来扩大朝鲜的轻工业规模。间接的改善其产业结构和国内消费品物资供应紧缺的局面。
李星火只需要派几个人负责送来原材料,质检库存,最后拿走加工制成品进行结算付款就完了。最多也就是亏几个外派朝鲜的中国工人的工资再加一批货物的采购原料罢了。朝鲜根本不可能占什么大便宜。纺织、印染、裁剪制衣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根本不会害怕朝鲜这边搞事,这边搞事情吃亏最多的还是他们自己。
第二个产业就是粮食加工厂,东北那边的粮食丰收了,通过铁路运输到罗先经济特区来加工,然后就近出口到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都很方便,未来走海运成本都很低,尤其是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