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上京人人都想做皇商,不就是因为皇商不愁没单子不愁没利润赚吗?
宫里每年各种大大小小的礼仪庆典甚多,而且每次为了排场够大,所需的物品数量巨大。
一个商人只要能帮宫里采买一次大典的物品,利润基本就够吃好几年了。
这里还只是说各种庆典和节日宴会,还没包含宫里平日的日常采买。
宫里人员众多,不但有好几十个主子,还有好几百个宫人。
光是吃的穿的一年就花费不少银两。
还没算夏天的冰块,冬天的炭和时令的各种蔬菜水果糕点。
而且宫里一向拨款宽松,出价大方,只要皇商报回来的价钱不是太夸张,基本都算通过。
但是岳抒怀不打算吃水太深,毕竟上一任的汤科就是这样下马的。
岳老爷从小教导她,要是想把一门生意长久做下去,就要出一个双方都能长期接受的价格,不要总想着干一票就完事。
于是岳抒怀再次谢过皇上的赏识,又表示自己会马上去内务府与负责庆典的官员核实需要采买的物件,做一份清单,然后明日天黑之前就可以把价钱清单交上来给皇上过目。
皇上听到她说话做事都非常清晰有条理,还会主动把完成一件事情的几个关键步骤和顺序说清楚,甚至会主动给出一个完成时限。
再想起以前汤科接到任务总是能拖则拖,喜欢说一大堆场面话漂亮话,却从不落到实处。
问他什么时候能完成,又总是打太极,十足一个职场老油条。
选择帮手也是,他不考虑谁做事有效率,而是考虑谁能跟他站一边,以后能为他谋利益。
想到这里,皇上越发对岳抒怀满意和欣赏。
岳抒怀又对皇上行了告别的礼仪之后才离开,然后去了内务府与负责庆典的礼仪官们交接。
内务府的官员们对她倒是客气,毕竟这是皇上亲自叫来暂时顶替汤科位置的人,而且是个姑娘。
他们当了这么多年官,而且还混到了内务府这个不算辛苦油水又多的地方,一个一个绝不会是傻子。
他们心里分析,这个王姑娘能取代汤科,还是皇上钦点,还是个女子,一定不是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