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倒是会抓时机。&34;吴盼冷笑,将译文扔进碎纸机。
傅渊却按住她手腕:&34;让他去戈壁滩,永远回不了北京。&34;
碎纸机吞吐的纸屑里,百合的档案照正在化为螺旋状的残骸。
暮色中,程建明抱着装满个人物品的劳保箱走出劳动局。他回头望了眼三楼的灯光,隐约看见吴盼站在窗边举着军用望远镜。那镜片反光刺得他睁不开眼,却不知镜头正对准千里外押送百合的吉普车。
在开往西北的绿皮火车上,程建明摸到箱底硬物——是那晚百合落在他床上的钢笔。他拧开笔帽,借着昏黄的阅读灯,终于看清笔管内侧刻着极小的八个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劳动局地下档案库的防潮灯年久失修,吴盼借着打火机的微光找到&34;1975-绝密&34;铁柜。
生锈的锁孔里插着半截回形针——这是傅渊留下的暗号。她抽出贴着&34;西北建设兵团&34;标签的档案袋,指尖抚过百合的相片,突然将整张履历表按在蜡纸上,用钢笔尖逐字拓印。
&34;你要伪造调令?&34;傅渊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时,吴盼的笔尖刺破了&34;籍贯&34;栏。她反手亮出从704所搞到的空白介绍信,水印里的五角星在蓝光验钞灯下隐约可见:&34;三线指挥部缺个炊事员,挺适合孕妇。&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