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走了多久,才得见这越王府巍峨的门楼。
所谓千金门楼四两屋, 户户面子在门楼,王府大门自然状气豪阔,五间三启,朱漆大门上九行七列共六十三枚鎏金门钉。
老赵看着眼前那蔚为壮观的越王府,按理说是高门难进,可这越王府,不说巡逻守备,怎么连个门房都没有?
老赵本来想用一记如雷贯耳的天象希声开场,就像戏曲中的开场打闹台。
可到最后,老赵只是站在门前,慢吞吞将一身皂衣整理服帖,又是吐了口唾沫将鬓碎发角捋顺,模样看起来颇为庄重且拘谨,这才伸手扣动铺首衔环。
过了许久,门内传来一个警惕的声音,“哪位?”
老赵清了清嗓子,语气温和道:“杨氏镖局,赵权,前来拜会。”
开门的是个没有修为的管事,一袭锦袍,比起老赵身上杨氏镖局的制式皂衣要神气太多了,都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老赵在这位管事面前,几乎就像个乡巴佬一般。
自古道,君王舅子三公位,宰相门房七品官,何况是王府管事?
这个有些眼力见的管事却看不出老赵深浅。
他被推出来接客,甚至都不了解眼前之人的武道果位乃是四品守法。
而大宗师的存在,在他的浅薄见识里,便是王府之中也只有两位。
好在管事的早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知道看菜下饭,便是看不透的,一律要用上高规格好生招待。
那样即便是错尊了客人,也可以说成王府礼贤下士,总归无错的,若是对白龙鱼服之人做出狗眼看人低之事,那才是大错特错,自寻死路。
所以即便管事面前是位其貌不扬的老者,他也依旧语气恭顺。
两人相互见礼,管事笑吟吟道:“原来是十三大镖局之一的杨氏镖局啊,不知可有名刺? ”
名刺又叫名帖,便是拜访时通姓名用的门状。
老赵年轻时跟着杨元魁走镖,走南闯北,可不是只会“合吾”一声,还随身携带一只长尺余,宽数寸的“拜匣”,里头放着名刺,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字大表示谦恭,字小则会被视为狂傲。
老赵尴尬一笑,“我这次出门没带名刺,您通融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