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同是这一天。
一道圣旨,一块匾额,一齐来到越州府。
不过圣旨去到了越州府城,给那食邑江南道的越王陈枢贤,叫他去平台、温、处三州府的叛军。
匾额则是送入了曾经的杨氏镖局,现在的杨府。
大离炎禧皇帝登基至今不过两月余,他的御笔墨宝,还未有机会赐下,这点和那墨债山积的太上皇截然不同。
所以如今的杨府,受赏一方御笔匾额,这等“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的尊荣,估摸着是开元以来,头一份了。
当初陈含玉从宁升府朱家二房庶女朱黛口中了解到是杨氏镖局的杨元魁一路护持,将她送到广陵道,涟江府。
一路顺遂,但不得不说是朱全生在背后的布局,而那杨元魁,其实没有功劳只有苦劳。
但之后被那投身越王世子的索命门刺客砍掉一条手臂,也算无妄之灾了。
陈含玉知道此事后,便对暂时还有实无名朱黛说要承情。
之后朱黛便斗胆向他请了一幅御笔。
陈含玉欣然答应,却嘲笑她算盘打得好,无本生意,妇债夫还。
朱黛说夫妻该有敌体之义,不分你我。
陈含玉笑而不语,这女子,该说她是野心大呢,还是单纯心大呢?
不过几次水乳交融,住在自己太子之时曾住过的龙兴宫,现复名为钟粹宫,至今连个名分都还没有,怎敢说出那连未来后宫之首都不敢说的话?
不过他喜欢。
御匾最后是在文华殿书成的,就在那《学二帝三皇治天下大经大法》的御笔匾额之下,由文华殿大学士仇富捉刀代笔。
对于陈含玉来说,谁写都一样,反正赐匾没有上款下款,看不到年代岁次及题字赠予人名。
只要盖上带有年号的御印就好。
本来陈含玉想说就写义薄云天的,最后在仇富不懂委婉的直谏下,改为了居仁由义。
不得不说,这四个字的确要顺耳一些。
毕竟行走江湖,义字当头。
陈含玉这回,算是有心了。
……
京城外城,墩叙巷。
不过多时,何三水便与齐柔联袂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