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138章 杨涟面圣(1/4)
    正月十八。

    距离吏部给事中杨涟及大理寺丞左光斗呈奏那封在朝野间引起漫天非议的奏本已是过去了整整三天。

    天色才刚刚大亮,司礼监内官便接到禀报,声称吏部给事中杨涟于宫外求见。

    \"臣吏部给事中杨涟叩见陛下。\"

    \"陛下,圣躬金安。\"文官铿锵有力却又斗志昂扬的声音于张灯结彩的乾清宫内幽幽响起,打破了此间安静祥和的气氛。

    \"爱卿不必多礼。\"一声呼喝过后,身着长袍的朱由校便于案牍后缓缓起身,亲自行至几个月前才刚刚担任了\"顾命大臣\",享有从龙之功的杨涟面前,并将其搀起。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还是朱由校自继位以来,第一次与铁骨铮铮的杨涟单独奏对。

    \"谢陛下\"感受到臂膀处传来的力量,年近六旬的吏部给事中杨涟缓缓起身,略有些沙哑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因为昔日\"举荐\"辽东经略熊廷弼有功,杨涟由兵部给事中平调至吏部给事中,官职虽是没有升迁,手中职权却是更甚。

    不知是不是近两日被奏本带来的影响所困扰,杨涟此时的精神状态有些疲惫,但眼神却依旧坚毅。

    \"启禀陛下,臣三日前曾上奏宗室事,如今三日已过,陛下仍未朱批\"缓缓落座之后,身着青色官袍的杨涟便是不假思索的拱手道,全然不顾司礼监掌印微微摇头的\"暗示\"。

    依着大明旧例,凡有臣子上奏,无论中枢同意与否,都要在五日之内做出批示,不过此等\"旧例\"早已被世代所淘汰,无人较真。

    即便是昔日朝野关于辽东经略熊廷弼众说纷纭的时候,也没有人因为朱由校\"留中不发\"而专门觐见。

    眼前的这个杨涟不愧是以\"直谏\"而闻名朝野,行事作风着实独具一格。

    \"事关重大,朕不敢轻举妄动\"随手朝着身旁的司礼监掌印使了个眼神,待其屏退了周遭的宫娥内侍之后,朱由校便是语重心长的叹息道。

    自秦皇统一六国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室宗亲都是国家大事,稍有些不慎便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陛下,正因为兹事体大,才要严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