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也是不自觉的灿烂了几分。
如今他徐鸿儒坐拥十万大军,每日都有流民慕名赶来投奔,队伍日益壮大,完全不用担心人员损耗问题。
如此悬殊的兵力,拿下几座平平无奇的县城也在情理之中,对于时局并无太大的影响。
不过倒是更加方便自己\"忽悠\"南边那群人了。
\"任城卫呢?去哪里了?\"
尽管知晓眼前的徐鸿儒绝不敢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哄骗自己,但刚刚惊呼的汉子在冷静下来之后仍是忍不住追问道。
这济宁州可是漕运重镇,地位比之徐鸿儒控制下的\"夏集\"要重要数倍不止。
倘若徐鸿儒能够在\"任城卫\"的阻挠下,顺利攻克滕县和邹县,岂不是意味着假以时日,这济宁州也要沦陷?
如若此事真的发生,对于大明的意义,丝毫不亚于昔日辽镇建奴正式宣告崛起的\"抚顺之战\"。
\"面对着我义军主力,任城卫的千余名官兵毫无还手之力,只是一个照面的功夫,便被吓得丢盔卸甲,临阵脱逃。\"
\"官兵,死伤过半。\"
提及此事,陈灿宇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意,但阴冷的眸子中却也涌现了一抹转瞬即逝的遗憾。
那些终日里只会趾高气扬的官兵们虽是如猪狗般毫无战力可言,但己方麾下的义军们同样是些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寻常百姓,且饿了许久的肚子,根本追不上一心逃跑的官兵。
事实上,官兵之所以伤亡过半,绝大多数都是在落荒而逃的过程中自相践踏而死。
即便是这样,这些官兵在临死反扑之下,靠着手中的兵刃,仍对他们义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不过很明显,这等\"丧气话\",就不用摆在明面上来说了。
\"敢问徐教主,未来几日打算谋略何地?\"
闻听就连装备精良的卫所官兵们也落了个伤亡过半的下场,正堂中操着浓郁口音的\"南蛮子\"终是收起了眼底的最后一丝轻视,语气也变得郑重起来。
尽管十分满意眼前几人对自己的态度,但徐鸿儒并没有率先做声,而是扭头看向自己曾在辽镇任职的堂弟。
对于传播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