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了回应。
作为正儿八经的\"东林\"出身,刘一璟内心深处对于朱由校过往\"离经叛道\"的行为很是不满,尤其是允准吏员转官这等打破大明两百余年以来惯例的举措。
但与此同时,刘一璟又饱受\"忠君爱国\"的思想熏陶,兼之天子此前\"武德充沛\",朝廷接连在辽镇和西南取得大捷,故此刘一璟便强行压下了心中诸多不忿的念头。
但现如今天子音讯断绝多日,京师内外人心惶惶,大明国本动荡,刘一璟实在不敢再继续\"无动于衷\"。
\"次辅此言差矣\"见到往常立场还算\"中立\"的刘一璟似有改弦易张之意,兵部尚书王在晋赶忙起身,满脸肃穆的回应道:\"兖州距离京师足有千里之遥,且战机瞬息万变,纵使因为某些变故耽搁了几日,也在情理之中。\"
\"当务之急,难道不应是调集大军,驰援天子吗?\"
此话一出,文渊阁内紧张的气氛便是一肃,如若连作为兵部尚书的王在晋都认为天子\"身陷囹圄\",这局势便有些扑朔迷离了。
望着眼前表情耐人寻味的同僚们,自知失言的王在晋下意识便打算出言找补,却不曾想韩爌适时起身,意味不明的说道:\"战场瞬息万变,耽搁了几日通信,确实是常有之事。\"
\"但天子身负大明国运,我等臣子岂能无动于衷?\"
\"山东,京畿,南直隶的兵马何时能够整饬完毕?\"
言罢,皮肤黝黑的东阁大学士韩爌便满脸殷切的盯着胸口起伏不定的兵部尚书,眼眸深处涌现了一抹转瞬即逝的狡黠。
\"韩阁老所言甚是。\"
\"这些兵马,何时能够赶到兖州?\"许是没有料到一向与自己意见分歧的韩爌居然如此\"深明大义\",首辅方从哲不由得向其投去了感激的眼神,旋即便声音急切的追问道,眼中满是忧虑。
他虽然不是天子亲手提拔的阁臣,但过往的数次\"政治危机\"全靠天子出手,方才逃过了东林的弹劾,并且得以继续宰执百官。
如若天子有个三长两短,他如何对得起连续天子祖孙三代人的信任和洪恩?
\"回禀元辅,\"涉及自己最为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