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龙袍与朱笔:清宫秘录 > 第269章 乾隆的欣慰与反思(1/3)
    养心殿东暖阁的西洋自鸣钟发出清脆的报时声,乾隆望着鎏金表盘上跳动的指针,忽然想起三年前英吉利使团进贡这架座钟时,晴岚曾指着齿轮说:"这便是时间的关节。"此刻晨光透过玻璃窗斜射在紫檀御案上,照得那叠《格致全书》编纂章程愈发鲜亮。

    "皇上,傅恒大人到了。"吴书来的通禀声让乾隆收回思绪。他抬手抚过章程扉页上朱笔勾勒的批注,那是晴岚用簪花小楷写的"物理"二字,墨迹边缘还沾着半片干枯的玉兰花瓣。

    傅恒进殿时带进一缕寒风,朝服肩头的雪粒子落在金砖地上,转瞬化作几点水痕。"禀皇上,国子监新设的格致学堂今日开课,这是首批生徒名录。"他呈上黄绫册页,见帝王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准招女弟子十名"那行朱批上,又补了句:"几位翰林学士仍在上折反对。"

    乾隆的指尖在"女弟子"三字上摩挲,忽然轻笑出声:"当年圣祖爷设蒙养斋,西洋教士带来的浑天仪至今还在观象台落灰。"他拿起案头晴岚绘制的《蒸汽机车图》,图纸边缘密密麻麻注着满汉双文,"这些老学究若是知道,他们奉若圭臬的《永乐大典》里,早记载过元代就有火铳"

    话未说完,一阵剧烈的咳嗽突然袭来。傅恒瞥见帝王掩唇的帕子上洇开暗红,心头猛地揪紧。正要唤太医,却被乾隆抬手制止:"无妨,旧疾罢了。"明黄帕子攥进掌心时,他忽然想起昨夜晴岚在懋勤殿整理典籍的背影——她执意要亲自校对《泰西水法》译本,宫灯将她的影子投在百年楠木书架上,恍若与那些先贤手泽融为一体。

    ---

    储秀宫后院的梅林覆着新雪,晴岚握着黄铜温度计插入冻土,看着水银柱停在"廿八"刻度。翡翠捧着暖手炉过来,见她斗篷上落满雪粒,忍不住嘀咕:"主子何必亲自来看试验田?这些番薯苗都冻蔫了。"

    "就是要看它们能抗多低的温度。"晴岚拂去玻璃罩上的冰花,这是她按现代大棚原理设计的保暖装置,"若是能在直隶推广,北地百姓冬日也能有新鲜菜蔬。"她说着忽然蹲下身,从雪堆里扒出半块烧焦的木炭——这是改良后的蜂窝煤残渣,昨日试烧时炸裂的碎屑。

    远处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容妃抱着珐琅手炉款款而来,孔雀蓝氅衣在雪地里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