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走路和思想,是他生命最大乐趣。他的生命里充满了不安,所以才会不断试探着周围一切,对人永远保持一种若即若离距离感。
几岁时候,孩子是跟着全村小孩后面,关注他们一举一动,从而建立人生最初举止模型。
那时候人们界限不强,在一个村都会一起跟着玩,而不是现在都坐在家里打电脑。
那时候孩子都是围绕着大他五六岁孩子王,小时候觉得孩子王是内心最重要人,充满玩乐手段。
那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却被父母锁在家里看电视,不愿意出来玩,后来这个孩子是那个小孩人生最后村坊印象。
这也是人生充满戏剧性根源,小孩一出生就在这里学习了野性苏醒,可是在这里并没有足够文性,所以到不远处小学上学,接受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是不开心,他是充满自我保护的人,所以绝大部分精力用于熟悉学校环境。可是,这种失魂落魄状态,成了老师歧视根源,生命里开始了厚厚阴影。
孩子对学校不开心印记,始终停留在一二年级。
孩子很慢热直到八岁才开始熟悉学校状态,然后直到读到五年级。
这也是人生最大戏剧化,莫名其妙留级,导致生命陷入了落单的牛犊无尽悲鸣。当别人读完小学,他要多读一年,可是他生命最重要却是那些朋友。在很多年,他才明白也许那些朋友在他心里早已经是亲人那般,而亲人像一般,一年见上几面,然后没有什么来往,后来也就不关心是否见面,到最后也就是彼此各自做自己事,很少待在一起,变得越来越陌生。
人生最大迷惑,就是同一人或者同一事既给你带来一些幸福,却也带来一些痛苦。这就是内心如何权衡根源所在,面对幸福,如何享受,面对痛苦,如何化解。生命差异也就是这样不同,面对相同情况,有历史积淀人,就会用言语表达内心忧愁,而不是让自己陷入痛苦中。这也是诗词歌赋最大功能。
在学校各种郁闷,到山林间,小孩子又会通过狂野宣泄内心不满。他生命里流露出满眼忧伤,足以比冰霜还冷,对人总是几经周折才会接纳一个人。生命里痛苦,不会遮蔽内心真诚,这也就是天生地养孩子那股纯正浩然之气,总会以天然真情对那些共同走过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