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能够提出新颖观点,可能也不至于只是名宿了。
随便一个名士,大道理可能都懂,但是能不能领悟新的道理就难说了,有的人聪慧,几岁就能说出人生大道理,做出什么大事来。
也有的穷经皓首,依旧只是先生而不是夫子。
不知道是谁,把所有的理论观点归纳于五点,分别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那以后,很多观点都喜欢这样分,当然了也不是全部观点学说,只能说大部分学说。
像医家制作出了新的药方,发明了新的农具或者机器等等,就不太适合这个分类。
当然了,不管是哪一种,目的都是为了告诫人,也为了让人更容易明白。
“另外一篇是治国篇:明主可用不可为。”
“哦!竟然是治国篇。既然能够传出去,那就说明并不是信口开河,为何没人愿意接纳夫子呢?
夫子也不要介意,孤并没有嘲讽的意思,难不成治国篇要求太高了?”
价值最大传播速度最快最广的,就是治国和平天下,就是告诫人如何治国和争霸的。
按理来说,江夫子都能提出治国篇,那么洛国怎么可能会轻易放人过来呢?
虽然各国都说自己是明主,不干预这些大才的原则,但也不是真的一点不干预。
例如推迟放行,提高待遇,以及封赏为贵族等等,就是为了留下人才。
炎国就因为太偏僻了,而且文风不显,才导致这里十分尚武,却缺少很多治世之大才。
炎国通往洛国只有一条路,罗国不傻的话,不可能轻易放人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