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的话,他确实很厉害。”
厉夏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份文章跟方寸山的不同,名家也是名不虚传的。
而且赵常明毕竟是名宿,单单以文章优美来看的话,赵常明肯定是要更胜一筹,无论是用词,举例都要比方寸山的更加成熟。
方寸山的文章,就是跟你在讲道理,阐明他的想法。
而赵常明不仅讲道理,而且讲得也很漂亮,各种典故更是信手拈来,看来书是没少看啊。
核心想法就是:民贵君轻!
一看也是一个谨慎的人,担心得罪了厉夏,他没敢往人王身上扯。
态度也是非常的明确,其实就是为了回答谭夫子的题,不知道是为了巴结谭夫子,还是为了迎合厉夏,反正写文章绝对有一手。
别管名家是不是喜欢诡辩,但是人家确实说的有理有据,圣人语录更是信手拈来。
“这文章确实不错,孤还以为他这样的身份,应该会跟随洛王离开的呢。
而且孤也没有限制其他人的离开,他竟然留了下来,还捧场了孤的大考,这么谨慎的人,就不怕孤秋后算账?”
“大王别忘了,洛国当初走的可是墨家路线。
赵常明即使再重用,官职肯定也不会太高的,从他一名名宿,到最后都没有封贵,只是一名上大夫就可以看出一切。
更何况名家脸皮向来如此,但是下臣觉得,也确实是个人才,不妨先用着。
毕竟大考讲究的是公平,至少他的文章是不差的,大王不能因为不喜欢而否定他的文章。”
“江夫子有容人之量,那写一份也参加最后的评选。
其他人有什么比较好的推荐的,也可以拿出来看看,一两份还是太少了。”
谭夫子在大考结束以后就离开了,毕竟他已经在炎国待了很久,所以并没有参与最后的评选。
他只是来看看大考的方式,这样选拔人才的方式新颖,并不是来评判谁写的文章好的。
可能是在监考过程中的不愉快,厉夏也没有阻拦对方。
“既然前两个问题都有人选的话,那么下臣就选择这一份好了。
虽然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很多,但是这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