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还是有一点见解的,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谷夫子选择的那份,对方选择的核心观点是:兵贵精而不在多。
这人讨论这一点,并没有从士兵的战斗力,以及士气方面去讨论。
像老生常谈的千兵易得,精兵难求。
他并没有这样说,也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拿炎国这次吞并洛国来举例。
对于战斗力一类的,他只字未提。
而是危言耸听的说,兵越多国越弱,兵多可以导致亡国。
大概意思是年轻人当兵了,田地的劳动力就减少了,从而就导致了粮食减少,继而影响粮草税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士兵太多,可以拖垮一个国家,用不了几年,国家必亡。
再有就是军队越多,民间就女多男少,影响国家的人口。
百姓喜女不喜男,更加影响以后的发展。
所以国家应该挑选出精兵,把多余的劳动力还给田地,以保证一个国家的良好发展。
这个观点,也和炎国现在实行的方法不谋而合。
炎国即使拿下了洛国,依旧保持着精兵的路线。
别说现在没有招满,即使招满了也只有七万余人。
他没有分析战斗力,却在一直提醒厉夏可能会亡国,不仅从各方面分析,还列举了被耗死的国家。
谷秋推荐这篇文章,不是因为写的多好,而是因为他整篇都是在写民生问题,所以他觉得,这位可能是治理的人才,才推荐上来的。
“袁辽,墨家之人?”
“刚刚加入稷下学宫的墨家名士。”
也不怪炎国原本的稷下学宫没人才。实在是能用的都已经用了,要不然厉夏为何如此急缺人才。
没有洛国的加入,稷下学宫那些学子,都是贵族提供上来的,没什么人才了,再刮也刮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