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也是一位老好人。
厉夏可不管这人是虚伪还是真的仁义,厉夏是论迹不论心,他在当地修桥铺路挖水渠,还积极赞助建立少年学宫,就这些东西就值得厉夏宣扬的了。
毕竟厉夏给的奖励,相比较他付出的东西,实在是不值一提。
第九位是洛郡的一位老先生,没有太大的事迹,一辈子也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书育人。
他就是方寸山的启蒙老师,不过他不是百家之人,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着作主张,所以只是一位识字的先生罢了。
关键他特别支持炎国的大考,认为这是穷人的出路。
当大考消息传出去以后,他就给以前的学生写信,让他们过去试试,结果就有不少他带出来的人中了。
虽然里面也有思想保守,鱼肉平民的人。但是这样的人都得到了惩罚,而且他们犯事,不能算在这位老先生的头上啊。
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最后一位是一位女工,也是洛郡的人。
她比较善于思考,改进了自己的纺织工具,让纺织效率提高了两倍。
传统的纺织工具,一个人一次只能操控一根线,她改进的纺织工具从手摇变成了脚蹬,双手都解放了出来,效率大大的提高。
以前是没有机会,炎国在洛郡立信之后,她把自己的改进献了出来。
王后对此非常的推崇,甚至要在全国推行,厉夏自然也是鼓励的。
毕竟这种民间的发明创造实在太难得了,民众的智慧是无限的,但是他们面对的困难要比国家更多。
国家有更多的钱财支持,有更多更专业的人才。但是民间的发明创造,只能依靠他自己进行琢磨。
成功了还好说,一旦失败了呢,很可能就是家破人亡的结局,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只是讨论十大风云人物的事情,就花费了数天的时间,毕竟人选太多,还需要刑衙去暗访比较麻烦。
当然了,不是说讨论完了就立刻发出去。
还需要一点造势,就是把这些人的事迹宣扬出去,厉夏打算交给言报负责,想要扩大言报的影响力。
以前都是集中开会宣传,一层一层的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