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头,要不你还是别下了,我和豆芽仔下去探探什么情况。”
“云峰,我是老了,不是走不动了,用单股绳就行。”
我是担心把头他体力吃不消,我们不用升降器辅助,一般都是找好锚点绑上神风节就往下滑,下去容易,上来麻烦,不吹牛,像东山龙洞那个深度,不借助升降器一般人下去绝对爬不上来。
绳子固定好,带上手套,我直接瞪着石壁向下滑。
没多久下到了深坑底部,没有五十米,垂直深度大概四十米多一点儿。
我帮忙照明,人先后陆续下来了,把头身手依然矫健。
“和上头不一样,这里是溶洞结构。”豆芽仔举着手电,看着周围说。
这底下怪石嶙峋,地表有被水流冲刷留下的痕迹,还能看到一些钟乳石和鹅管儿。
我们摸索着向深处探索,过了一会儿,小萱皱眉说:“云峰,刚才咱们下来的时候是下坡,现在怎么又开始走上坡了?”
我早就意识到了,只是没讲出来。
大概走了十多分钟,当再次站到刚刚我和豆芽仔抛硬币的地方时我才敢确定。
我们一开始走的左边岔路,现在竟然从右边的岔路口出来了!
等于绕了一圈!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深坑旁!
手电一照,看到了还绑在锚点上的绳子。
豆芽仔瞪眼道:“我靠!这是迷宫啊”
我看向绳子说:“两个洞通着,类似环形结构,这地方绝对有说法,我们走中间那条路试试。”
又返回去,从中间岔路进去,结果还没走五分钟便碰到了死路,只能原路返回。
接下来又选择从右边岔路进。
走了一会儿,又绕回到了深坑附近!
也就是说,这三条岔路,左右地势一个高一个低,中间不通,左右又连通着,
这肯定是以前的人在天然溶洞基础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开凿才整成了这样子,这不免让人想到了一个成语。
“狡兔三窟。”
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工程,就算当初动用上万人,也起码需要半年甚至一整年才能完成。
如果说这里是方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