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悠闲的日子 > 第307章 好心的李生才(1/3)
    天津海河以前的名字多了,界河、直沽河和、大沽河都是它。

    海河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一年,由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粪壅规则》中提及,当时它被称为直沽河。

    到了大清朝,界河、直沽河和大沽河等名称逐渐被海河所取代。

    临河生产队,原名叫李家河村,位于海河下游,离入海口约二十多里地,世代以打鱼、贩运为生。

    解放后,改为临河生产队,原本的客货贩运被收归国营,村民们才干回老本行,打鱼、种地。

    只不过,这年头无论打鱼还是种地,所获劳动成果也全是集体的,不准私自贩卖,幸好水产码头就在上游十余里处,

    交易也算方便。

    村民们打了鱼,直接由生产队统计工分后,汇总派人送至水产码头的渔业公司,不用谈价,也不用怕他们挑肥拣瘦,

    倒也省心。

    唯一的缺憾嘛!

    就是吃不饱。

    毕竟上下游所有的生产队都想打鱼创收,你捞我也捞,那网眼越来越小,鱼越打越少,甭说自己吃了,连上边派下来的任务都很难完成。

    更何况连年大旱,这水位越来越低,上游的水库都恨不得把闸门关死死的,河里鱼多才怪。

    这不,今儿李老汉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带着大儿子李生才撑起破船,一大早就下了河。

    没成想,几网下去,不仅没捞上来鱼,渔网还被浅滩的石头给钩破了。

    这倒霉催的。

    眼瞅着太阳渐毒,爷俩没办法,只好划着小破船,赶回河边,找了块阴凉地儿缝补渔网。

    其实也没啥好缝补的,这年头啥都要票,饭吃不起的情况下,即使有网线票也换粮食吃了,爷俩只好撑着渔网在那练打结。

    正忙活着,就见不远处沿着河堤驶来两辆自行车,车到爷俩近前时,两人下车,推着自行车朝爷俩走来。

    打头那位三十多岁,一身中山装,小皮鞋油光锃亮,小分头下挂着副金框眼镜,人还没走到近前,烟先掏了出来,看那作派,不用想,肯定是个干部。

    “大爷,忙着呢!来,抽根烟。”

    李老汉本来想拒绝的,但奈何那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