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自己将来的所有打算,而他也问过大儿子刘范,但是刘范的回答并不能让他满意,刘范并不赞同前往益州,但是他却说不出什么理由。
而刘瑁在外闯荡两年,阅历经历都非同凡响,因此刘焉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刘瑁,也算是对他的考验。
“我同意董先生的建议。”刘瑁想了想道。
“说说吧,你的理由。”刘焉又道。
“我仔细的想了想,现在朝廷昏庸无能,吏治混乱,民不聊生,黄巾肆虐,虽然黄巾军已经被剿灭,但是余孽全部跑入山中,去年二月,盗贼四起,黑山军、黄龙军、白雀军数不胜数,剿之不得,整个北方乱的是一塌糊涂,更关键的是,陛下后事不定,两名皇子必有争位,不管是谁上位,都将是大乱的开端。”
“到了那个时候中原就会是一个恐怖的大火炉,而中原乃四战之地,如果要求稳,或者只是想要割据一方的话,我同意前往益州,但是如果父亲的心更大,那么北方也并非没有机会!”
“北方?”
刘焉闻言一愣,半晌后,他又道:“北方我倒是从未想过,那依你之见,北方的优势在哪里?”
“第一,中原虽为四战之地,但是人口聚集,粮食充沛,而且四通八达,得中原者,便可得天下;第二,虽然现在冀州盗贼四起,但这未常不是机会,一旦把这些盗贼全部拿下,那么我们连兵员都有了,而且全部都是壮劳力,并且战斗经验丰富;第三,一旦陛下百年,我们把新皇帝拥立后就可以奉天子以讨不臣,占据天时与人和。”
“那问题有哪些?”
“中原四战之地,窥伺的人绝不在少数,而目前来看,我们的兵力、人力、物力都有不足,想要成功拿下中原,面对的敌人绝不在少数,而且中原地利不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驻守,因此想要拿下中原绝非易事。”
“如果在中原,你认为我们的立足之地在哪里?”
“冀州!冀州距离豫州非常近,同时与幽州、并州都不算远,一旦占领冀州,那么我们就有了对于青、徐、豫、幽、并五州的主动权,同时我在冀州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冀州百姓对我并不陌生,我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打开局面!”
“那么益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