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 第27章 龙门诸儒(4/5)
笑声,“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龙门书院,自建成之后,来往士子不断,各大氏族的士子在听说了郑玄,宋忠,司马徽,庞德公等众大儒齐聚一堂的消息后,纷纷前来求学,而山阳王氏王粲携蔡邕群书资料的到来,更使得龙门书院的名声达到了一个顶峰,尤其在当时董卓大杀儒士的情况下,更使得无数儒门学子逃奔到了益州,加入了龙门书院之中。

    龙门书院与太学不同,又分为东院和西院,其中东院即为儒学之院,有郑玄、宋忠等大儒在此传经授业,重新整理编辑史书资料,而西院则被称作百家院,这里有着兵家,法家,医家等百家学子在此讨论,探究,不过由于当年武帝的独尊儒术,使得此时的百家院以研究各式器械等奇淫巧计和医药等治病良方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以郑浑、华佗两人为首,而刘瑁也经常出现在这里,偶尔提出一些具有现代观点的话语,往往可以给诸人醍醐之感。

    不过此次刘瑁到此为的不是别人,而是被田丰发现,在三个月前,受孔融所荐,来到龙门的孙乾孙公佑,以及一个月前,与同郡好友石韬一起来到了益州的徐庶徐元直!

    作为一名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刘备手下的孙乾以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并不陌生,而在他听到此二人来到龙门书院的消息后,再也按耐不住,得到了刘焉的同意,随即带着秦宓、甘宁两人直奔龙门书院。

    龙门书院,郑玄房。

    此时的郑玄正与大儒董扶、宋忠、司马徽三人,以及携带着蔡邕书籍藏书的王粲一同商议着百科御览的编纂事宜,对于这些成名已久的大儒来说,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将此汇集百家学说的百科预览编纂出来才是第一等的大事,而且现在的儒学并不像宋代之后的程朱理学,讲求的是兼收并蓄,对于其余百家学说并不摒弃,而是不断地去融合,创新,因此对于这样一本图书的编纂也十分上心。

    据刘焉所说,此百科预览经史子集部分由郑玄、宋忠等大儒完成,谶纬部分由董扶、郑玄、张裕等谶纬大师完成,医书部分由华佗组织编纂等等,意欲将天下典籍志考融为一书,也因此,郑玄等大儒也经常与西院的诸多学士进行探讨与辩论,互相学习。

    刘瑁自龙门书院建成之日起,就经常往来于郑玄、宋忠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