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身着绯红色官袍的监考官们,便在手持武器的府兵护卫下,捧着一叠叠用蜡封好的试卷,开始按照号舍编号,依次分发。
根据刘瑁吸收了前世经验并结合汉代实际情况重新设计后的科举诸科,依旧以进士科作为最受重视、也是报考人数最多的科目。
其考试内容融合了部分原本明经科的要求,主要分为帖经、经问和时务策三大部分。
其中帖经考的是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记忆功底,通常是截取经书中的句子,要求考生准确无误地默写上下文,或者填补其中的缺字。
这部分极其考验考生的记诵能力和对经典的掌握程度,评分标准也颇为细致。
其中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为通二经、大、中、小经各一部为通三经者、大经、小经皆通为通五经。
而全通五经与仅通两经的排名自然不同,上一届的状元周不疑,便是在帖经部分展现了惊人的“通五经”的实力,为他最终夺魁奠定了基础。
经问,则是对考生理解和阐释经义能力的考查,通常会选取经书中的若干段落或观点,要求考生阐述其大义,或就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辨析。
而最为关键,也最能体现考生综合能力与见识的,则是时务策。
这部分通常会结合当下朝廷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治国方略、边疆政策、经济民生、军事战略等,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应对策略。
这一部分不仅考验考生的学识,更考验他们的洞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蒋琬端坐在自己的号舍之中,深深吸了口气,小心翼翼地接过试卷,揭开蜡封,目光迅速扫向卷首。
今年的题目果然与大部分都与战争有关!每一题都直指当下大汉面临的关键问题,显然,若要按照原本的思想作答,恐怕根本入不了刘瑁的眼睛!
此次帖经部分,大经分别选自《礼记·礼运》与《春秋·左传》僖公篇。
中经、小经分别选取了《毛诗·大雅·皇矣》、《周礼·夏官·大司马》、《尚书·牧誓》等关于战争、训练的片段。
望着这些他平日里烂熟于胸的篇章,蒋琬心中稍定。他凝神提笔,笔尖微颤,开始一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