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 第278章 武五年,金榜题名(2/6)
家子弟仍占二十二席,但在竞争更为激烈的背景下,寒门不仅未减,反而数量增加,尤其是又夺下了分量最重的进士科状元!

    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科举这把刚刚出鞘的刀,虽还不够锋利,却已在世家门阀那看似铁板一块的垄断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这次的进士头名,竟不是文伟,而是蒋琬么……”

    刘瑁的目光再次落回状元蒋琬的名字上,他想起了上届状元,那个惊才绝艳的荆州神童周不疑,同样来自零陵。

    而如今蒋琬再夺魁首,莫非零陵真是人杰地灵之地?

    更何况,蒋琬这个名字,在他来自后世的记忆中,分量可是不轻啊……

    要知道诸葛亮之后,支撑蜀汉的栋梁之正是蒋琬、费祎、董允三人,而如今,这三人竟都已在自己麾下!

    此次进士科榜眼不是别人,就是西川四相之一的费祎。

    这费祎乃江夏费氏族人,算是皇亲国戚,又出身国子监,还是长安县试头名,原本状元之位理应是其囊中之物,不想却惜败于蒋琬。

    刘瑁暗忖,看来这蒋琬的策论确有惊人之处,能让考官们将其置于费祎之上……

    至于探花荀闳,乃荀谌之子,荀彧之侄。

    此次颍川荀氏再次有人名列三甲,无疑展现了顶级世家的深厚底蕴,也印证了刘瑁在科举中并未刻意打压世家。

    毕竟,科举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世家对于朝堂的垄断,而非将世家全盘否定。

    这些世家中的优秀人才,同样是大汉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接着,刘瑁的目光缓缓向下看去。

    明算科的三甲被称作畴元、策眼、璇花,当看到畴元桓范的籍贯,豫州沛国时,刘瑁的眼神骤然一亮。

    这无疑是冒着巨大风险,从曹魏治下辗转投奔而来的士子!

    而此次桓范的成功登第,其意义远不止于为大汉再添一名算学人才。

    桓范的成功证明了大汉的科举制度,不仅对内有吸引力,对外,尤其对那些在九品中正制下感到前途渺茫的魏地士子,同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这无疑会鼓励更多身在魏境的才俊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