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缓缓地从坤宁宫走了出来,坐在御辇上的他眉头紧锁,仿佛心头压着一块巨石。心事重重的他一路沉默不语。
一回到乾清宫,朱厚照便疲惫地坐在榻御上,稍稍定了定神,然后对站在一旁的刘全忠吩咐道:“快去传荣王来见朕。”
刘全忠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躬身应诺,领了圣谕之后,便一刻不停地匆忙离去,前往传话给荣王。
此刻,陈敬和苏进都不在朱厚照身边,暖阁之内,只剩下那个文书太监张大顺陪伴左右。朱厚照不禁暗自叹息,心中感慨万分。
这段时间以来,他费尽心机,好不容易才将外朝的事务逐渐梳理得井井有条,眼看着一切都开始走上正轨。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后院竟然又生出了事端,犹如一把无名之火,瞬间烧乱了他原本平静的心绪。
朱厚照越想越是心烦意乱,心情愈发焦躁不安。对于刚才所思考的事情,他自己也觉得有些模糊不清,无法完全确定其中的关键所在。百般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抛开那些烦扰的思绪,转头向身旁的张大顺问道:“广东那边如今一切都顺利了,是不是可以减少拨银?”
张大顺闻言一愣,心中暗道:这事儿轮不到他来说啊。但是皇帝问起来了,还是恭敬地回奏道:“主子爷爷,佛郎机人余威尚存,若后继无力,奴婢担心其如死灰复燃,再有后患。”
朱厚照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便顺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但是拿着书,却看不进去。
张大顺见此道:“主子爷爷,您心烦就去散散心,这这样憋在心里,恐怕有损圣体。”
“你倒是有眼色,朕不怎么烦。”说着放下书,看着面前这个太监,于是问道:“民间过继养子后,又有嗣子出生,都是怎么做的?”
张大顺笑笑说道:“主子爷爷,奴婢打小就进了宫,外面的事一概不知的。不过以前在内书堂读书,奴婢知道些以前朝代的做法。”
“你说说看。”
“远的不说,就说唐宋,唐朝有规定‘诸养子,所养父母无子而舍去者,徒二年。若自生子及本生无子,欲还者,听之。’宋朝更是如此了,宋真宗初无子,从宗室过继一字,乃商王赵元份第三子赵允让,后宋真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