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惜,在中国足球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谭云杰沉醉在资本的漩涡里难以抽身。
而在吴瑛飞之外,恐怕所有人都未曾预料,中国队在右后卫位置上,连一个能跟上节奏的常规替补都再也找不出来。
前场里,杨嵩,王秋鹤,闫皓阳,周珩这些球员虽然对比新生代主力差之一线,但总有填补的能力,只要有车头带,他们还是能够适应节奏的。
但在后场,中国队就有些差强人意了,尤其体现在边后卫位置上,不光是苏郁找不到替补,就连吴瑛飞也是。
当然,这里面也有如今中国队主打两翼的原因,能攻能守,能上能下听着简单,实际套入战术中去时,还真找不到担当替补的人选。
而张崇阳上场之后,中国队的阵形也发生了变化,苏郁位置前移到中场,凌云则回撤,在场面上更像是343。
比赛重开。
手握一球领先的中国队在抢下球权后,并不急于组织反击,蹲坑防反也是有技巧的,能通过控球缓一缓就缓一缓,无脑大脚只会让防线长期面临高压。
而乌拉圭队变换队形后,考虑到半场时间快要过完,也就松下了节奏。
就这样,上半场比赛结束,在场面上落尽下风的中国队却是带着一球领先的优势回到更衣室,而另外一边的乌拉圭队则打消了半场下主力的想法。
在观众视角中,乌拉圭的整体逼抢和传切控球非常积极流畅,足以说明他们没有和中国队踢默契球的意思。
但是场上的中国队队员们,尤其是以苏郁为代表的留洋派,他们清楚的知道,毕竟是邀请赛,乌拉圭队面对东道主,一直以来不过是养生球的踢法,逼抢并不显得坚决和凶狠。
要知道在过去不久的美洲杯半决赛上,乌拉圭面对阿根廷,六张黄牌,一张红牌,气得迭戈·卡米伦特痛骂乌拉圭人是一群屠夫,但球王自适应忽略了阿根廷队的五张黄牌。
就当时那个比赛烈度而言,以如今的中国队,撑不过30分钟就要崩盘了。
而即便是这样,乌拉圭队在控球推进和渗透球制造威胁还是大占上风,让中国队有些疲于应对。
国足教练组中,西班牙的数据分析团体此时正在解说席一侧,对照着电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