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孩子要么在家里看孩子,要么就上山割草,或者逮蝎子,再不就上山弄点柏子还能卖点钱给家里贴补一下呢。”

    周广文顿了一下道:“今年咱村包产到户,地全都变成自家的了。我估计以后上学的学生会越来越少。家长们觉得在地里干点活都比在学校里读书强!”

    苏灿点点头:“周老师,你是什么文化水平?”

    周广文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就是个初中生,村子里有文化的人不多,我就凑合当个老师。”

    知道苏灿是县城来的,人家文化水平比自己高多了。

    “周老师,我准备给咱村盖个新学校,让村子里能来读书的孩子们都来上课。”

    周广文一脸的惊喜:“那可太好了,不过要是咱村的孩子们都来上课的话,我可是教不过来的。”

    “我准备对外招老师来咱们村教书。明天就会有人来了。”

    “招老师?咱村这种地方有人会来吗?”

    “一个月三十块的工资,我相信会有人来的。”

    周广文一脸惊讶:“一个月三……三十块?那……”那我有吗?

    话到嘴边,后面的话他没好意思问出来。

    他在村子里教书,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年底的时候多分些粮食罢了。

    一个月三十块,都能顶上他一年的工资了。

    苏灿从他不好意思的表情和话里听出来了,但她没有接这个话:“周老师,咱们全村就只有你一个老师吗?”

    “是的,以前也有人教过的。不过就教了一个多月便放弃了。苏支书,你是不知道,当老师太苦了。没什么收入不说,还得天天操心。有些学生上两天就不上了,你就得去做思想工作。”

    苏灿看着他反问:“周老师,既然当老师这么苦,这么操心,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周广文感慨地道:“苏支书,一个人不学知识那就跟个傻子没什么区别。咱远的不说,你就说北边的化工厂吧,有知识有文化的全都是当官赚大钱的。你再看看他们的学校,三层楼的红砖大楼,看着多气派。人家厂子里有钱,也舍得花钱。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人家还是有文化的人。咱村里的孩子们长大了,还是做农民。我多教他们认几个字,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