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行情。
但在这个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要想买到足够多的鸡苗,鸭苗,猪苗,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重要是交通不方便。
“那太少了,要是一家一户买来养,还可以。但山寨里一下子要买这么多。可能不行,我看山长的意思是要养很多。”赵老头插话道。
“先把棚舍弄起来,先按小规模试养吧,在山寨里找一下,看有没有会饲养的人才?”
“实在没有,也可以到外面去请。”李奇知道要像现代社会那样,一下子建起大型的养殖场,那是不可能的。
资金,人才,种苗,都不是这个社会所具有的。当然,以自己在那《现代养殖手册》里学到的知识,在理论上指导是不成问题的。但具体的实践,自己也没开过养殖场,只能靠他们去摸索了。
“竹排弄得怎么样了?”李奇对一营长王洋问道。
“造了不少。这东西容易造。”王洋得意的说道。
“走,去看看。”李奇带头走出会议室。
大坝的右边,锯木坊已经建立起来了,里面传出吱啦吱啦的声音,外面堆满了刚砍下来的巨大的竹子。
为什么用巨大来形容呢?因为这竹子超出了李奇的认知,他以为竹子就跟后世的竹子一样,都是成人手臂大小,最大也不会比大腿粗吧?
结果那堆在那里的竹子,竟然根根像水桶一样粗,最小的也有人大腿粗细了。这都在山上的原始竹林里生长的,多少年了,也没有人去砍。就那样静静的生长着,自生自灭。
李奇走近锯木坊,只见一道长长的滑道直通山下的小溪,一根根同样规格的竹子,正从滑道上刺溜溜的往下滑,连绵不绝,没有尽头。
李奇为古人的智慧而惊叹,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还你一场精妙绝伦的大戏。
工人们在锯木坊里忙碌着,一根根的巨大竹子,被工人们送到锯台,由水力推动的长长的锯片在转动着,竹子被按照固定的规格切割成同样的长度后,就被扔到旁边直通山下的滑道,根本不再需要人力的搬运,就被送到了山下的小河里。
李奇对这锯坊的运转方式,感觉到挺满意,按这样的方法,想来不久竹排就会满足使用了。
这时,王洋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