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软禁的郑芝龙得知郑鸿逵与郑成功的选择后,心中懊悔不已,如同打翻了五味瓶。
但此时,他已无法回头,只能在满清的监视下,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在泉州,李奇召集梁家富、王洋、胡有财、张汉与郑鸿逵、郑成功等人召开军事议。
商讨福州、泉州地区的防御布局,毕竟现在清军势大,骑兵、步兵好几十万对福建形成威胁。
与大家认为的清兵主要是骑兵的认知不同,清兵的组成十分的复杂,有以骑兵为主的清本族人马,也有早在关外就组建的炮兵,战车部队等,也有在关内收编的各种步兵、炮兵,战车队,重骑兵、海军等军种,可以说是各军兵种齐全。
张汉铺开地图,指着各个要点说道:“如今清军势大,我们必须合理部署兵力,确保泉州城、福州城的安全。”
这两座城市是绿水书院在福建拥有的两座大城,而且这两座城市的造船能力很强,可以说是百年工业城市,从大明立国始,这两座城市就开始造船,在永乐年间更是达到顶峰。
虽然官船建造受到打压,那超大的官船不再建造,但民间的造船力量一直存在,这样的工业城,对于绿水法书院来说,不容有失。
郑成功仔细观察地图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处关隘可增派兵力,以防清军突袭。还有这里,可以设置陷阱,延缓敌军进攻。”
郑鸿逵也补充道:“我们还需加强情报收集,及时了解清军动态。”众人经过深入讨论,确定了详细的防御方案。
绿水书院对郑氏集团的军队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改组,张汉与郑成功相互配合,留守朱州。
张汉负责日常的训练安排,严格要求士兵们的体能和战斗技能。他就像一个严厉的教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郑成功则亲自指导士兵们战术运用,传授自己的作战经验。他犹如一位睿智的导师,耐心地教导着每一个士兵。
他们时常一起巡视训练场,鼓励士兵们刻苦训练。有一次,一个士兵在训练中受伤,张汉和郑成功立刻上前查看。张汉关切地说道:“赶紧送去医治,务必确保士兵们的安全。”郑成功也说道:“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只有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