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崛起 > 第330章 云南根据地的建设1(2/4)
的谋划与那嵩的支持下,根据地的生产发展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

    梁二钊从绿水书院调配了精通水利的学子,与当地有经验的老农一道,翻山越岭,勘察地形。

    他们沿着山势,规划水渠的路线,标记出需要挖掘的地段。

    民众们听闻是为了改善农田灌溉,纷纷踊跃参与。男女老少齐上阵,年轻力壮的男子挥舞着锄头,奋力挖掘泥土;妇女们则用竹筐搬运土石,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递水递工具。

    在引一处山溪之水时,遇到了难题。山溪水流湍急,且地势落差较大,若直接引水,恐冲毁渠道。

    梁二钊苦思冥想,借鉴了书院中关于力学与水利的知识,设计出了一种简易的水坝与引流装置。

    先以巨石和木桩搭建水坝,减缓水流速度,再通过迂回的渠道,逐步降低地势落差,使溪水缓缓流入农田。

    而在特色手工业方面,梁二钊邀请了各地的能工巧匠,来到根据地传授技艺。

    有擅长丝绸纺织的工匠,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织机和纺织技法,教导当地的妇女如何将云南的蚕丝织成精美华丽的绸缎。

    原本粗糙的丝绸制品,在学习新技法后,变得细腻柔软,图案精美,无论是色泽还是质感,都有了质的飞跃。

    茶叶的加工也得到了改进。以往只是简单的炒制,如今学会了更为精细的发酵与烘焙工艺。

    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加醇厚。这些改良后的茶叶被制成茶饼,包装精美,除了供应本地,还通过秘密的商路,运往周边地区,换取了盐、铁等珍贵物资。

    一日,梁二钊在云南地区巡查时,偶然发现田间有少量玉米种植。

    那玉米植株挺拔,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结出的玉米棒子虽个头不大,但粒粒饱满。

    梁二钊心中一动,想起李奇曾经说过,在很远的地方,有那长得象粟米一样的植物,长出的粟米象一粒粒珍珠一样大,晶莹剔透,产量很高,适合南北各地区种植,当地土人把这种植物叫做珍珠粟。

    他心想,这或许就是院长提及的玉米,若能大规模种植,对根据地的粮食供应将大有裨益。

    梁二钊连忙把发现的玉米让人报回给李奇,自己则小心翼翼地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