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崛起 > 第416章 青瓷裂痕(1/5)
    青瓷裂痕

    暮春时节,樱花如霏雪般纷纷扬扬地飘落,为汉城的景福宫铺上了一层柔美的粉毯。

    李奇身着戎装,步伐沉稳地踏入这古老而又略显沧桑的宫殿。

    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这宫殿中隐藏的一切秘密。

    当他行至殿前的石阶处,脚步突然顿住。只见阶前一片染血的碎瓷静静躺着,那是朝鲜王室世代珍藏的康津青瓷。

    这青瓷向来以其独特的魅力闻名遐迩,那温润的釉色,仿佛凝着南海那如梦幻般的月光,纯净而又迷人。然而此刻,它却支离破碎,瓷片上的裂痕如同三千里朝鲜山河的创伤,触目惊心。

    李奇缓缓俯身,小心翼翼地拾起那片碎瓷,凝视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

    “传令各道:凡持《训民正音》书册投诚者,可抵死罪。”李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这寂静的宫殿中回荡。

    说罢,他轻抚殿前那铜雀灯台的断翅,指尖缓缓掠过灯身上“永乐三年御赐”的铭文。

    一旁随行的朝鲜通译,在听到这命令的瞬间,浑身不禁一颤。

    他深知,这部颁布不过二十年的新文字——《训民正音》,看似只是一种文字的变革,实则承载着朝鲜多少士族内心深处对“去汉化”的强烈执念。这执念犹如暗流涌动,在这看似平静的局势下,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三省巡抚的人选,将军请看。”郑大胜恭敬地呈上名册,在递出之时,特意在“全罗道观察使”处折角。

    李奇接过名册,目光落在那折角处,只见上面写着“崔鸣吉”三个字。郑大胜在一旁轻声解释道,那个叫崔鸣吉的儒生,曾在南汉山城,凭借着对《朱子家礼》的深刻理解和精湛辩论,驳得清使哑口无言。

    此刻,这位儒生正跪在殿外,怀中紧紧抱着一本《洪武正韵》,那书已被雨水彻底浸透,纸张都有些模糊,但他依旧死死抱着,仿佛那是他的信仰和尊严。

    暗流在春耕时节涌动。当大明农官满怀热忱地在忠清道推广先进的曲辕犁时,田埂间突然窜出一个头戴高冠的老者。

    他神情激动,大声呼喊着:“尔等可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手中挥舞着一本《周易》,谁能想到,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