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带我去远方林朝阳陶玉书 > 第543章 俄克拉荷马州(8/10)
先介入。”

    听着她的话金庸微微颔首,当初他要卖明报,闻风而来的买家多达十几家。

    其中不乏出价让他心动的财大气粗者,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陶玉书。

    原因就在于,金庸要找的不仅是一个好买家,更要找一个靠谱的继任者。

    他希望明报能够在这个人的手里完成从家长式管理到现代化、制度化管理的过渡,希望明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这毕竟是他半生的心血。

    过去这一年里,明报先是经历了一次大的企业合并,又顺利上市,尽管最近股价有所下降,但总体表现是非常优越的。

    当初金庸卖明报,获得了3亿港元现金收益,另外手里还掌握了不少玉郎机构和明报企业的股票,这些股票现在的价值高达12亿港元。

    要知道他经营明报多年,利润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一年四五千万港元。

    结果公司一卖,十几亿港元入账,比他之前半辈子赚的都要多。

    单以商业回报而言,将明报卖给陶玉书,绝对是金庸这辈子最成功的商业操作。

    除了商业运作上的成功,明报企业上市后这大半年的表现平稳,没什么大动作。

    金庸对此也没什么意见,他经营企业半辈子,深刻的明白对于明报企业这种规模的公司来说,稳健比什么都重要。

    这期间他也和陶玉书聊过对公司以后发展路线的看法,陶玉书没有说得太细,但明确表达了明报企业今后不会做偏安一隅的土财主,有合适的机会一定会走出香江。

    金庸不知道这个机会何时会到来,他相信陶玉书也不知道。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为企业领导人有这样的决心,到关键时刻也能有这样的决断。

    在这一点上,有之前明报和玉郎机构媒体业务合并的成功在前,金庸并不怀疑。

    最近陶玉书主张办《亚洲新闻摘要》这样一份网络出版物,光是专用网络的费用一年就要7万多港元。

    算上编辑、记者们的人工成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这些办公用品,办这样一份无法盈利的网络出版物,一年少说也要花费二三十万。

    金庸对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不了解,若让精打细算了半辈子的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