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贬义,这已经是褒义词了。
一个东北地区县城,能够达到大城市边缘区域的水准,很不错了。
“开阳县的下一步,应该是集中力量发展更高效的经济模式,比如…”
杨东想聊开阳县,但是被苏沐芸打断。
“过年就别说这些了,无趣。”
“说说叔叔阿姨喜欢什么,还有我要注意什么。”
苏沐芸翻白眼,对杨东很无语。
大过年的提什么工作规划啊。
这又不是庆和县,不需要杨东操心。
“我爸妈没什么喜欢的,家里也没那么多规矩,没事的。”
农村人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永远都看第一次见面。
第一次见面喜欢你,咋的都行。
花费了一个多小时,两个人从商场购物,买了七八千块钱的。
两个人不光要给爸妈买,还要给杨东的七大姑八大姨,叔叔舅舅们准备礼物。
过年串亲戚,很正常。
“沐芸,这是大姑和大姑夫。”
“沐芸,这是二姑和二姑夫。”
“这是二叔,二婶。”
杨东带着苏沐芸回了开阳县下水镇小杨村老家,家里面早就是宾客满座,亲戚满屋,都看一看侄子媳妇。
听说这位侄子媳妇还是县里的大领导啊,纪委书记啊。
一个个都提前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过来,坐在凳子上,嗑着瓜子,吃着冻梨。
等到杨东和苏沐芸回来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漫长的认亲戚,介绍亲戚的环节。
说句实话,有些亲戚,连杨东都不怎么记得了,因为很多年都不来往。
但是今年,他们都过来串门,什么意思,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且不说苏沐芸是开阳县干部,光是杨东本身就已经是庆和县的县里干部。
七大姑八大姨啥的,谁不想沾点光啊?
所以哪怕以前跟父母关系不好的亲戚,也都一个个赔着笑脸,一嘴一个大侄儿。嘴巴那个甜啊,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吃过了糖才过来。
总说官场需要场面话,实际上跟亲戚朋友打交道,依旧必不可少的需要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