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嚣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他不想聊这个话题,也不可能建什么文艺院线。
说老实话,文艺院线要是真赚钱,早就有人干了,还至于等到现在?
事实上,也有人盯上了这块蛋糕,毕竟网上叫嚣着文艺电影才是好电影的人有不少,尤其是豆瓣的文青,张嘴中国好电影都在地下,闭嘴中国地上电影已死,就有人动了心思。
2016年有人搞了个文艺院线联盟出来,就是大祥点映。
创始人的想法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做b2c,而是要做c2b。
简单解释一下,传统电影发行的模式可以称为b2c,就是制片方花钱宣发,谁花的钱多,谁的营销点子好,谁能辐射到的观众就越多。
而c2b就是反过来,让观众来选择看什么电影,还可以选择什么时间看,在什么地方看,都有谁陪着你一起看。
看起来挺人性化的,其实就是团购……
大概就是找一些资深文艺片爱好者充当团长,然后他们拉群也好,弄网站也罢,反正是召集了一定数量的团员,大祥点映的人就会联系当地的电影院,安排放映一场电影。
看完电影以后,还有一个讨论会,相当于一种社交活动了。
但效果很一般,干了好几年,大祥点映的片库也才100多部文艺片版权,还不都是买断的那种,很多电影都协议放映,分账模式,但愿意通过这种模式上映的电影依然不多。
为什么?
究其原因就是钱没给够。
找电影院放映电影,也要录入票房系统,但是35的票房分账又不能都给制片方。
发起人,就是团长先拿走10,大祥点映再抽15,最后制片方能拿到10就不错了。
也就是说,如果文艺电影直接上院线,卖了100万票房,制片方能拿到35万。
上了大祥点映,卖了100万票房,制片方只能拿到10万……
而且难度天差地别,在正常院线拿100万票房,可能就是一两天的事,就算拿不到,几天时间也知道死活了。
但在大祥点映,没个一年时间,根本凑不齐100万票房,很多制片方和导演都没这个耐心。
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