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三家’,你这糖葫芦隔壁才卖三个铜板,你这也太贵了!”

    摊主哈哈大笑:“小伙子,你还会‘货比三家’啊!行,三个铜板就三个铜板,卖给你了!”

    孩子们用从姜茯谣那里学来的成语和故事,与摊主们讨价还价,玩得不亦乐乎。

    摊主们也乐得配合,时不时逗逗他们,市集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老板,你这布料怎么卖?”一个少年指着色彩鲜艳的布料问道。

    “小伙子,这可是上好的丝绸,摸起来滑溜溜的,做成衣服保准好看!一尺要十个铜板!”摊主热情地介绍道。

    少年故作深沉地摇了摇头:“姜先生说过‘物非所值’,我看你这布料也就值五个铜板!”

    摊主佯装生气:“你这小子,怎么还价这么狠?八个铜板,不能再少了!”

    少年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姜先生还讲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老板,你要是再不便宜点,我就去隔壁买了!”

    摊主被他逗得哈哈大笑,最终以六个铜板的价格成交。

    孩子们买到了心仪的物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们聚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战利品”,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哪个摊主最有趣。

    哪个东西最好玩。

    傍晚时分,孩子们听说镇上晚上有节庆活动,还有篝火晚会,更是兴奋不已。

    他们拉着姜茯谣的手,央求她带他们一起去参加。

    姜茯谣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欣然答应了。

    夜幕降临,镇上的广场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孩子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玩得不亦乐乎。

    姜茯谣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快乐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突然,她眼角的余光瞥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挺拔的身姿,那冷峻的气质,即使在人群中也格外显眼。是容珩!

    姜茯谣心中一惊,他怎么会在这里?难道是来找她的?

    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容珩,发现他身边跟着几个侍卫,正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

    姜茯谣心中闪过一个念头:看来他确实是在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