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装裱过的了,还不知你这字画是如何所得呢?”
刘梦棣笑道:“我虽为率滨先生花了不少银子,但他的确是有许多风骨,不愿随意给我写字。即使是在我的外宅里居住,也极少留下什么字来,本王曾去相求,他亦是不愿,这一点薛家公子却是说对了!”
“那这字画……”
刘梦棣笑道:“这事我还得谢我外宅的护院呢!”
“阿?护院?”
“本王外宅里存有诸多珍宝,需要许多护院看护,夜里都得派人巡院防贼。那些护院其实懒得很,巡院之时尿急,随意找一棵树便小解了。”
“阿?”薛珙愣了一下,他不知道刘梦棣说这样污秽的话是什么意思。
刘梦棣接着说道:“那些护院哪里知道本王外宅的那棵槐树不是一般的树,而是隋唐之时大学问家王仲淹所栽!”
刘梦棣口中所说的王仲淹即是隋唐大儒王通。
王通在现代的名气不如范仲淹来的大,甚至都不知他的孙子、写滕王阁序的王勃来的名气大,但他真是隋唐之际的大儒。
民间传闻,李靖、魏徵、房玄龄、杜如晦、温彦博、陈叔达、薛收等唐朝开国名人都曾经向其问过学。
而种槐则是唐朝时的流行文化,不只是文人墨客喜欢种槐,唐朝官方也喜欢种。
长安城四大街两旁的夹道上种的即是槐树,即使到了现代西安还保留着大量的古槐,几乎随处可见。
不只是刘梦棣的外宅,沈同和自己家中的后院里也有一棵唐朝时留下的古槐,至于是哪位才子佳人种下的的那便不得而知了。
他说是王通,但他的嘴里又有几句实话呢。
薛珙问道:“殿下外宅里真有王通所种之古槐?”
刘梦棣点着头笑道:“本王这等富贵身家,难道会置办一个平平无奇、远离街市的院子?”
“后来呢?”薛珙问。
刘梦棣言道:“那些护院在古槐树下一解手,率滨先生可就不愿意了,于是写了张字条就贴在了那棵树上。”
“就是这一副?”
“对?”
“这字条与解手有何关系?”
刘梦棣笑道:“都说了是重新装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