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 第111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1/3)
    朱桂这话,真假掺半。

    但不管真假,老朱听得非常满意。

    这小十三年纪轻轻,为人处世却是一流。

    这样一个强大的藩王,如果一心为国为民,那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但如果有了谋反的心思,对国家的威胁恐怕比唐朝的安禄山还大几分。

    当然,这些想法老朱并没说出口。

    他只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背着手进了太子的寝宫,朱桂也紧跟其后。

    这次来,朱桂还带了些礼物,从系统里买了些抗生素和感冒药给朱标。

    不过看着朱标面无血色,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朱桂觉得这些药恐怕起不了什么作用。

    朱桂在拜访完朱标离开后,又遇到了一群商人,他们想插手丝绸之路的事。

    朱桂没直接处理,而是让他们去大同府找管这事的管仲。

    之后,朱桂便离开了应天府,回到了他忠诚的大同府。

    算算时间,化工厂的化肥也快造好了,正好可以去看看成品。

    化肥的事,朱桂早有准备,而且非常上心。

    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切的基础。

    人要是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干活、做生意、打仗?

    虽然现在有了红薯和土豆,产量也惊人,但总吃这两样也容易腻。

    朱桂的目标很明确。

    对于大明百姓吃饭的问题,要先从饿肚子到吃得饱,再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红薯和土豆解决了从饿到饱的问题,化肥则能解决从饱到好的问题!

    “只要红薯、土豆和化肥三样东西用到大明农业上,相信不久大明的人口就会激增。”

    朱桂坐在回大同府的火车上,思考着对大明农业的整体规划,并打算立即实施。

    化肥的出现会让粮食产量增加,粮多了,能养活的人也就多了。

    按照中原多数人多子多福的观念,人口自然会增长。

    现在大明有大约八千五百万人口,等红薯、土豆和化肥普及后,人口翻上几倍,达到三四亿并不难。

    当然,人多了也不能光在国内挤着。

    到时候,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