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们兑换通宝的时候,有没有缺斤少两啦”
刚才一脸迷茫的老农们,听到朱元璋的话,顿时恍然大悟。
几个年岁和朱元璋差不了多少的老农咧着嘴道:“朝廷政策好啊!许咱捡粮啦!去掉给官府的税,所有粮食都咱自己的啦。”
“咱皇帝为百姓着想,这政令取消的好啊!惠民,实在!皇爷实在人!为咱百姓着想!”
朱雄英在一旁看着,见老爷子三言两语就和这群百姓打成一片,不免有些羞赧。
老爷子是皇帝,都这么和蔼可亲,咱都不会?
朱雄英实在是汗颜。
是啊!
和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子的话,和他们说什么火耗归功、淋觞踢尖,老百姓知道啥这些一辈子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老农,要让他们理解官府的巧立名目,他们理解不了。
甚至连火耗归功、淋觞踢尖他们都认为是朝廷要求的政策。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和准则,时代不同,社会的意识不同。
在大明,读书识字,依旧是少数人才有的权力,大部分的人,都是小农思想,封建思想。
大明的子民是最好管理的,也最好愚弄的,但是不是为老百姓着想,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称。
朱雄英站在远处看着、听着,见官府将朝廷政策都执行下去了,不但老爷子乐开了花,朱雄英心里也跟着开心起来。
没多时,朱元璋才走了回来,笑着道:“你这小子,和啥人说啥话,咱怎么教你的咱转头就忘啦”
或许因为百姓夸了朱元璋,老爷子十分高兴。
老爷子也一向如此,百姓只要夸皇帝,和夸他朱雄英,甚至比夸他还觉得要开心。
有时候朱雄英不能理解,为什么夸孙儿老爷子能高兴,可现在他似乎有些明白了。
因为别人夸老爷子,他也比别人夸自己来的高兴。
而且这事儿,
当政策出自自己手中,实打实的给百姓带来惠利,确实是一件极其有成就感的事。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道:“他们今天能露出这种满足的笑容,皆因为你,你是他们心中的英雄。”
“可他们却不知道你,也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