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缘,永无止境 > 凑字的(可跳过)(6/7)
加,越发。

    [16]惑矣:(真)糊涂啊!

    [17]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18]句读(d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19]或师焉,或不(fo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不”同“否”。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0]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1]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2]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3]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4]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25]谀(yu):阿谀、奉承。

    [26]复:恢复。

    [27]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28]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29]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1]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