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 第110章 南北改革 开疆拓土(4/7)
北魏推行“均田制”,将无主的荒地分给贫民。百姓死后,朝廷收回土地再次分配。

    均田制将成为后来隋唐推行“府兵制”的经济基础。

    486年,“三长制”得以实施,完善了北魏的基层统治。

    北魏的改革能如此迅速,也是因为北方久经战乱,社会的阻力小。

    而在南朝,萧赜选择了另一个方向。

    萧赜:我南朝虽国情不同,但北魏可以的,我们一样做得到!

    南朝的改革,要符合社会实际,要集百家之长。百姓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华夏衣冠正统添砖加瓦!

    萧赜统治时期,国家比较稳定,被称为“永明之治”。

    南齐也就萧道成和萧赜统治的15年比较安稳了。

    从东晋到刘宋,北方不断有百姓南渡。这些百姓不需要缴纳赋税。

    那时,东晋和刘宋都是通过土断,将那些侨民整编成正常的居民,然后最后正常收税。

    到南齐时,剩下的侨民已经不多了,而且大量人口出于不同的理由在户籍上动手脚,从而逃避赋税。

    这些人或是寒门地主,或是不堪重负的平民百姓。

    这个时候,南齐需要重新厘定户籍,即“检籍”。

    萧道成时,只需要将错误的户籍改回,继续缴纳赋税即可;而萧赜则施加严惩,这下民间怨声载道。

    485年,唐寓之以“抗检籍,反萧齐”为名号在富阳一带造反。随后攻破钱塘、吴郡,在钱塘称帝。

    东阳太守萧崇之被杀,他是萧衍的三叔。

    486年,唐寓之叛乱平定,但南齐依然民怨鼎沸。

    490年,萧赜终于妥协,放弃了检籍工作。南朝经济改革失败。

    同年,冯太后离世,24岁的拓跋宏正式掌权。

    在刘渊称王后180年,冯太后的一系列汉化改革成功,为后世北朝乃至隋唐的建立打下了制度的基础。

    南朝的社会矛盾重重,内耗严重。南朝的经济改革失败,只能艰难支撑,苟延残喘。

    从这之后,北朝已经可以代表华夏发展的新方向;而南朝作为旧时代的尾声,注定不能与北方相比了。

    汉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