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城,会更热闹些。
路边全是叫卖的吆喝声与讨价还价的声音,城中的人过半已穿上了棉布衣衫,纵使穿着麻布衣衫,也没什么补丁。
对这衣衫之事最有感触的其实是沈鸿业。
当时户部正推广棉花种植,许多百姓只想种亩产高的红薯,并不愿种棉花。
在沈逾白请他喝了顿酒后,沈鸿业嗅到了商机,当即佃了近十万亩地,雇人种棉花。
他不了解旁人,还能不了解自己这个堂弟么。
若不是好东西,沈逾白必定不会如此费大力气推广。
要不是帮沈逾白给雪灾捐了十万两纹银,他必会再多种些。
棉花大丰收,招女工,弹棉花,做棉被。
因着前一年的雪灾,百姓早早就要准备。
起先并没什么人相信这棉花被,沈鸿业也不急,就那般等着。
待到百姓们冷得伸不出手时,他就让伙计裹着棉花被在路边叫卖。
有人不信,棉被往那人身上一裹,很快就暖和起来,比家里塞芦苇的被子暖和太多,自是有人愿意高价买。
那个冬天,棉花被子被抢疯了。
沈鸿业赚得盆满钵满,红了许多人的眼。
第二年,他在整个大越包了五十万亩地种棉花。
这次许多人跟风而动,棉花开遍整个大越的地间。
到年底,棉花被们纷纷摆出来,却因竞争过多,导致纷纷跌价。
而沈鸿业不做棉被了,改成做棉袄。
厚实的棉花袄子棉花裤子往身上一穿,浑身暖和,还能干活。
于是沈鸿业又大赚一笔,等那些商人反应过来,纷纷去做棉衣棉裤时,棉衣棉裤也大跌价,让更多人能买。
第三年,有人做棉衣棉裤,有人做棉被,沈鸿业工坊里的女工们已经纺棉线织棉布,做棉布衣服、棉布鞋子。
棉布衣衫比麻布衣衫舒服许多,价钱却贵不了多少。
如今家家户户有田地可耕种,税粮又大大减少,还能在闲暇找活干,手中有了闲钱,也就愿意穿好些。
进城来,必要穿自己最好的一套衣衫,也就让城内显得更繁荣。
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