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育应该朝着“就近、分散、小型”的方向发展,不同风格学校的存在,对教育肯定有好处,优质资源集中并不是政府的荣耀,“政府应该做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江河的现象就是整个中国教育的现状,从幼儿园开始,生源就开始向传统名校集中,到小学、初中,高中,至到大学,一类大学不断的扩招,各地开分校。导致二类以下的大学生源枯竭,看似表面繁荣的教育经济,已走到了一种危险的境地。
省厅接到过举报和投诉后,对江河高中违规招收异地学生的情况,杜子凌曾到江河检查过,当时,黄晓楠还是教育局局长。
这一年,江河高中为了保持住高考成绩,派出人手在全市挖各个高中前一百名的学生,导致江河的其他高中难以招生。
杜子凌和黄晓楠有过一次真正的碰撞,那次的交谈两个人是不欢而散。
说心里话,黄晓楠很不希望杜子凌带的专家组到江河市调研,今年,她还要竞争市长。如果杜子凌这次调研挑起事端,势必会影响到她的前途。
对于杜子凌的背景他很清楚,这个一号首长的女婿她惹不起。杜子凌很不赞成把全市所有的尖子生集中到一所学校里,搞教育突击队。本来就在家门口能上学,现在,反而都要到外地住校,看似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发展,其实,看不到背后的资源浪费。
虽然黄晓楠不希望他来调研,但她的内心里却极其盼望能见到他。内心的极度矛盾,让她在挑选秘书的时候,碰到了那个长相气质颇有杜子凌之风的高文江,她立即把他收到了门下。负责她的所有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个高文江倒也是玲珑透顶,服务极其到位,在他的身上,她得到了很大的弥补和满足。
杜子凌知道,在江河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江河高中是当地学生家长的希望所在,高考是底层人改变命运的战场。成功就得努力,底层的成功尤其需要更大的、甚至更疯狂残酷的努力。
只要高考不改,这个模式就会存在。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谁不学江河高中,谁就将被淘汰”。
当然,出身寒门的杜子凌知道想改变人生唯有高考这条路,之所以出现江河高中这种现象,不是江河高中的原因,这是逼上的梁山,不能说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