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开发的铁矿石,刘铮用自己成立的米国运输公司,源源不断地向东北运过来。他精心布局,构建起了一个庞大而稳定的物资供应网络,为华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问题处理好后,就是军事问题。经过两周,自卫军已经向熊国推进二百公里,然而谈判却依旧陷入僵局。熊国也组织起阵地和自卫军抗衡,双方在战场上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说心里话,刘铮真的不想让熊国太衰落,不然,自卫军就会直面 d 国。现在他还没有那个基础面对太强大的敌人。就说钢铁,自己冶炼的钢铁杯水车薪,靠买入,也不是长久之计,现在钢材缺口太大,造船需要、造飞机需要、造枪炮需要,造设备也需要,什么都需要钢铁。倭国之所以用货船改装成航空母舰,就是因为没有钢铁造航空母舰,没有办法,才求其次,改装货船。刘铮深知钢铁对于战争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他看着眼前钢材短缺的困境,心中充满了忧虑和紧迫感。
现在华夏百废待兴,原来一点钢铁冶炼基础都没有,挖掘的铁矿都被运到倭国,冶炼钢铁造军舰和其他装备,满足他们军国主义扩张的需要。现在,虽然也引进了两个冶炼厂,只是刚投产,工人对这些设备的掌握还差的太多。刘铮意识到,必须要加快培养技术工人的步伐,提高钢铁产量,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
刘铮决定把北平、天津和山西都收回来,满足不断缺少的科研和技术工人的需求。大城市的人才还是非常多,主要有知识的人比较多,现在各个企业都需要有文化的人,可几个大城市的人出不来,阻碍了东北发展。他深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将这些大城市的人才汇聚起来,才能为华夏的崛起注入强大的动力。
只要北部和熊国的关系处理好,马上处理南部的问题。刘铮的心中有着清晰的战略规划,他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事务,试图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条平衡发展的道路。
这时候,詹姆森来了一封电报,新型潜艇的蓄电池储能太差。刘峥对这方面不是非常精通,就直接问他哪里的蓄电池储能效果好?詹姆森回复,熊国的蓄电池蓄电量大,但他们不卖。刘峥回复,一周内搞定。因为自卫军要求熊国赎回阵亡将士,要价八十万大洋,熊国不愿出,上周,自卫军又前推了